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《未来之路》一书,在《未来之路》中,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,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、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,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。
1998年,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“物联网”的构想 。
1999年,美国Auto-ID首先提出“物联网”的概念,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。
过去在中国,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。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,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,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。同年,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,“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” 。
2003年,美国《技术评论》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。
2005年11月17日,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(WSIS)上,国际电信联盟(ITU)发布了《ITU互联网报告2005:物联网》,正式提出了“物联网”的概念。报告指出,无所不在的“物联网”通信时代即将来临,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、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。射频识别技术(RFID)、传感器技术、纳米技术、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。
在全球近30年的探索中,物联网“万物互联”的美好愿景还未能如愿以偿。在中国,被誉为“互联网下半场”的物联网,始终是时髦技术,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较少。
2019年,中国成为全球5G商用第一梯队国家,率先进入5G商用时代,为物联网注入了新的推动力,物联网向普通人的生活又迈进一步。
物联网走过的那些岁月
自1990年世界出现首台物联网设备——网络可乐贩售机,到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首次对物联网作出定义——把实物联入网络,最终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、人与物品之间的全面信息交互。
从物联网概念在1999年第一次被提出,科学家和业界一直在为人们描绘一个明日世界:万物互联,高效便捷。
“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,汽车会自动报警;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;衣服会‘告诉’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。”这是国际电信联盟在2005年描述的物联网时代的图景。物联网可以实现人与人、人与物、物与物的连接,被业内称为第三次信息化浪潮。
1、最早的互联网连接设备之一是80年代初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“智能”可乐贩卖机。而推动这项发明的动力则是,研究生想在不离开办公桌的条件下,知道附近的可乐机是否还装有冷饮。
物联网的10年变迁
物联网是5G最重要的用武之地
5G并非万能宠儿
在业内人士看来,与其说5G最主要的应用是物联网,不如说物联网实实在在的需求,造就和催生了5G。
“物联网原有的采集方式,具备了技术,但是缺乏路径(网络),5G打通了这个瓶颈。
但是物联网的大规模商用落地,并不完全取决于5G。
5G只是解决了物联网发展的一部分问题,不是万能宠儿。5G本质上不能给物联网规模商用带来发展,只是在传播场景上提供更好的条件。
未来物联网的发展一片蓝海,未来十年,物联网一定会迎来爆发,大家处于“百家争鸣”的时期,未来发展还是得靠物联网企业共同努力。
伊视贝作为物联网建筑运营商,定会不断学习,根据对物联网产业的理解,及时调整战略模式,拿出最适用产业发展的经营战略,为物联网行业出一份力,让这个社会更加智慧。
伊视贝科技
源于美国硅谷的十七年研发技术
自主研发智联无限的CWAD云平台
实时采集各系统设备数据,云端快速生成大数据分析模型,中控集中运营
真正做到可控化、可视化、可量化、自动化,提升运营效率、客户体验和投资回报率。
是中国高端商业写字楼、商场,酒店、园区、医院的智能化首选配置。